傳統拜師禮現場,學生誦讀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願追隨教授左右,侍診、學習,並敬拜呂景山教授為終生恩師。” 範麗芳 攝傳統拜師禮現場,學生向老師敬茶。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師帶徒”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作者範麗芳
  叩首,喝茶,呈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願追隨教授左右,侍診、學習,並敬拜呂景山教授為終生恩師。”11日,來自中國各地的29名中醫愛好者叩首、奉茶,正式向山西兩位年近耄耋的中醫大家呂景山、王世民拜師學藝。
  同為山西老中醫,拜師收徒見證人侯振民見此情形,不禁哽咽,“拜師學習是幾千年來中醫傳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拜名師又是歷代名師成功之路最重要的一環,看到今天這樣的情形,我感到中醫後繼有人。”
  中國傳統醫學的傳承經歷了從傳統“師帶徒”到“院校教育”的過程,前者側重於實踐,以“深耕細作”“經典傳承與發展”為重點,而後者主要完成“普遍教育”和高端理論研究。
  曾有知名中醫指出,國內多所中醫葯大學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積累,不重視臨床診治成為現代中醫人才培養制度的一個缺陷。而持續多年的“中醫西化”傾向,造成既有扎實中醫理論空城計、又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術的高層次中醫人才日益匱乏。
  在此背景下,中國千百年傳承的師承教育模式重新被人推崇。年已八旬的呂景山早年師從京城四大名中醫之一施今墨及北京中醫學院教授祝湛予,一生痴迷中醫;另一位老中醫王世民也已79歲高齡,是中國方劑實驗學研究的創始人,對山西中醫界貢獻頗大。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中國古代,拜師學藝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生應該終身如同對待父親那樣對待自己的老師。
  曾在北京從事中醫二十餘年的田佩洲,仰慕呂景山醫技、醫德已久,於六年前來到太原並扎根於此,“呂景山至今對曾經的老師及其家屬關懷備至,這一點值得每一個中醫人學習。”據悉,今天參加拜師儀式的有教師、臨床醫生、研究生、中藥材鑒別師等,年齡最大者已過六旬,最小為“80後”。
  根據拜師收徒協議書,老師承諾,將通過言傳身教讓徒弟學到真本領,達到真正傳承目的,直至學生學有所成、出師為止。
  據介紹,因呂景山著作《施今墨對藥》、《呂景山對穴》等被翻譯後遠傳日本、韓國,許多人因此慕名來訪。如今,呂老的弟子遍佈各地,甚至遠至香港、加拿大。
  “收徒弟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呂景山現場勉勵學生,“跟師學藝,要從貌似到神似,對老師的學問進行傳承和發揚,共同為中國中醫事業努力。”(完)  (原標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8uuig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