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李先生最近相當煩惱,他的兒子小丁當(化名)是吉大附小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結束了本學期的期末考試,數學考了96分,班裡47人,滿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雖然老師沒有排名,但在他心裡,他已將兒子納入差等生行列。(1月10日中國吉林網)
  可以說李先生的煩惱是當下很多家長的普遍心態。“分,分,學生的命根”。其實,真正視分數為命根的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和老師。有些家長和老師對分數的追求遠不止煩惱,甚至到了近乎病態的地步。筆者認為,家長過分看重分數是畸形、功利的教育觀在作祟。
  分數可以成為升學的制勝法寶,但不等於能力素養,更不等於事業成功。分數只是學校用於評價學科考試成績的一種單一的方式。如果把它提升到人生命運的高度,那是對孩子極大地不負責任,甚至會帶給孩子致命的傷害。
  有調查顯示,小學期間的“尖子生”,在升入高中和大學之後,很多會淡出優秀者的行列,而一些從小成績中等的學生往往有更出色的表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上學時,成績在十名左右,而他的哥哥朱築文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參加工作後,朱棣文當上了教授,他哥哥還是副教授;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他哥哥才當上正教授。
  大學校長朱時清說:“原生態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到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不會出小錯。而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最後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掉了。”這的確讓人深思。要想人人奪高分,就得經過反覆的應試訓練,必然會壓抑孩子的天性,綁架他們快樂的童年。
  而小丁當丟掉的4分,只因馬虎所致。家長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更不該對此大作文章,讓孩子從小感受競爭的壓力。而應該懷著平常心,對孩子多加鼓勵,引導他改正毛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行了。
  其實,比分數更重要的是成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才是最重要的。為此,家長和學校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淡化分數意識,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千萬不要隨意把分數低的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有關部門更要加大教育政策的執行力度,讓綠色教育質量評價機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真正做到為孩子們一生的幸福保駕護航。
  文/劉傳斌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96分成差生”折射怎樣的教育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8uuig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